时间:2017年6月23日下午
地点:香格里拉大酒店雅安厅
主题:“产教互促 融创未来”建设职业教育创新论坛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来临、领导,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欢迎大家来到“产教互促 融创未来”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分论坛,我是今天的会议主持人,首先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敬意。相信大家来到今天的会场,看到最多的几个关键词可能就是融合和创新。2017年对于建筑行业来说可以说是蓬勃发展的一年,这一年中国建筑业信息化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新的技术推动了行业的转型和升级,同时也对行业的人才提出了新的需求。企业要在竞争中取得优势,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人才的竞争上升到企业竞争的战略地位。
 
对于广大高校而言,面对这样的机遇和挑战,如何以就业为导向,探索出一条产教结合的发展道路,又该如何主动适应建筑业发展的需求,以人才市场的变化和人才的教育为目标,来进行理论和实践教育的改革也是需要探索的内容。今天就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一起交流,让思想的火花碰撞。今天我们还发起了百校直播,有上百家院校在看我们的直播。首先请允许我介绍一下今天到场的嘉宾和专家,分别是中国建设教育协会副秘书长胡小波先生、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建设教育协会副理事长吴泽先生、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土建施工类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建秘书长/中国职教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兼建筑专业研究会主任赵研先生、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城市建设与安全工程学院副院长武田艳女士、绍兴文理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卢锡雷先生、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教育培训事业部副总经理王全杰先生,感谢各位嘉宾、专家的到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19号文)对于建筑类院校的影响与机遇做了阐述,昨天原住建部部长也对19号文作了一些解读,对建筑行业的发展指明了道路。可以说机遇和挑战并存。下面有情胡小波先生为本次论坛致辞。
 
胡小波:尊敬的各位来宾,我发表中国建设教育协会向参加这次论坛的各位领导、嘉宾以及老师们、同学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我接受这项工作时间比较仓促,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我看到会议安排上让我来解读国办发19号文,我认为应当由政府部门相当领导来解读,作为协会我们只是怎样去落实和积极配合政府,带领院校去完成这项任务。我谈一点个人工作感受。
 
这一年多来,在我的个人工作中,我们教育协会在配合部里的核心工作中都加强了工作内容。从去年开始,我们从就开始了BIM这一项工作的考评工作,这是配合建筑业转型升级必须的技术手段。去年的年底我们又承接了部里关于建筑装配式人才需求的课题,这些都是我们建筑业下一步转型升级过程中一些核心的技术。我们的院校在这方面要加强我们的教育课程的价格,同时应该着力于这几方面去培养人才。后面由我们的吴泽副会长讲一下建筑业高职土木建筑类专业的教学模式,我想这方面我们的吴会长会给大家做深度的解读。我们的赵研主任还要就的BIM和装配式做一个解读,这些都是我们建筑业未来五年内核心的词语,所以我们的人才在这方面的缺乏也很大,今天这个论坛的主题抓得非常好。最后我代表中国建设协会感谢各位领导的来临,也预祝的分论坛能够举办成功。
 
主持人:随着建设行业的不断发展,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整个建筑过程中新材料、新设备等不断涌现,促使我们必须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内融合教学方法,来适应建筑市场的不断变化下面由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建设教育协会副理事长吴泽先生为大家带来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土木建筑类专业改革与发展的演讲。
 
吴泽:各位老师,建筑教育协会的胡秘书长及赵研同志来到这儿参加论坛,主要还是想把我们土木建筑类最近发展的一些基本状况以及改革的总体趋势、面临的一些问题和大家做一个交流。大会给我半个小时时间,所以我准备的内容可能稍微有一点多,我尽量简单一点,在规定的时间内把任务完成。
 
我的题目是产教深度融合,创新高职教育土木建筑类专业的教学模式。现在土木建筑类的新时期、新常态下的教学模式到底怎么做,全国各个学校做了很多探索,也做了很多改革。但是,也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尤其是教育部提倡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等,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模式。或者换一个角度讲,产教融合这种理念怎样在我们教学模式中得到体现呢?今天这个讲座,我不太可能系统回答这个问题,但是我会就全国一千多所办有土建类专业的学校探索中主要的趋势和方式给大家做一个交流
 
我的意见分为三个部分:1、高职教育土木建筑类专业的办学现状;2、建筑业转型升级给土木建筑类专业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3、土木建筑类专业产教融合的基本路径和方法。
 
一、高职教育土木建筑专业的办学现状
 
全国土木建筑类专业目前是什么状况?全国共设置了19个专业大类、99个专业类、748个专业,我们土木建筑大类为这19个专业大类之一,共设置了7个专业类、32个专业。我们这32个专业是我们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建设部和教育部的领导下共同制定的,为什么起这些名称,为什么做这样的内涵,它和现在建筑类转型升级如何融合在一起,开办这些专业注意什么问题?这些问题都翻过去,我请大家看我下面的一个图和一张表。
 
我们先看一下高职土建类专业在校学生人数图,土木建筑专业在最近一两年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只看一个指标(在校学生人数),2010年到2016年在校学生逐年递增,前面几年增长比例都在8%左右,略快于国家的GDM发展速度,处于高速发展实际。到了2015年、2016年,我们基本上进入一个平台期,全国1300多所高职全校,其中1100多所办有土木建筑类专业,但是各位领导要注意已经进入平台期了。
 
下面看这2016年高职土建类办学规模状况表,大家看招生了多少人数、毕业了多少,如果这个数据准确,2017年的数据出来以后,在校生人数一定比2016年少一点。这说明一个问题,很显然土木建筑类专业办学规模经过长期告诉扩张后,目前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平台期,这是我们进行其他改革的基础,我们不能再盲目追求增长。我们数字建筑全面产业,我们产教全面融通,产业本身在转型升级,教育也应当转型升级,我们没有必要盲目去发展规模,我们应当转过来研究一些问题。
 
二、建筑业转型升级给土木建筑类专业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当我们进入一个平台期以后,整个国家已经走到这个期间,建筑业不能向意见那样大规模粗放式发展,要进入一个转型期。我想讲的是这些转型升级给我们土木建筑类专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什么样的要求?
 
1、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变化。
 
随着建筑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将不断深入土木工程各自专业土木建筑各个专业,必须适应这种变化的需求,教学过程中增加基础设施工程对象的载体由以房屋建筑为主转向多样性的工程对象。
 
2、产品升级换代带来的变化。
 
随着产业升级换代的全面提升质量、装配式建筑、全装修建筑、绿色建筑、智能建筑、差异化定制建筑等将大量出现,建筑产品更加精细、环保,智能、多功能对生产与管理必然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建筑行业多年来形成粗放式生产和管理方式将逐步退出市场,迎来精细化、差异化的生产和管理的时代。
 
土木建筑类各个专业必须在教学中进行改革。(1)、更新教学观念,摒弃建筑产业傻大粗的形象在教学各个环节提高精度。2、调整教学内容,增加能满足建筑产品功能扩大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内容,如经装饰、建筑设备设施、建筑智能、公共服务等,增加人力资源开发的教学内容。(3)、引入先进管理方法和教学手段,尤其是将现代工业、现代服务业的现金理念、方法和手段引入教学,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应用和建筑公共服务的意识和水平。
 
3、建设体制演变带来的变化。
 
随着工程项目建设体制的演变,不同性质的建设模式不断涌现,如BT、BOT、PPP等,这些模式的出现,一定程度延伸了建筑业的产业链,改变了建筑市场主体的相互关系,总分包的组织体系等等。
 
土木建筑类各个专业必须实时调整教学内容,适应工程项目建设项目、管理体制的变化。比如产业链延伸产生的影响:由于建筑业产业链的延伸,要求在教学中增加项目融资、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内容。
 
4、管理手段创新带来的变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全面融入,大数据、云平台、物联网的广泛运用,工程项目的管理手段出现了革命性的变革,人们有可能对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实施交互联动、完整跟踪、监控反馈、信息共享式的管理,变分散式为集约式的管理。
 
土木建筑类个专业要适应这种变化,就必须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全面普及与神话信息管理手段的教学。目前,BIM技术的广泛应用充分说明了这点。
 
老师应该注意到,我们现在有手段把建筑生产链的各个环节组合起来、交互起来进行管理,因此,对我们的教学将会带来很深刻的变化。
 
显然,建筑业转型升级,既给土木建筑类专业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又给产教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新的契机。传统的东西需要,但是必须融入新的东西。
 
三、土木建筑类专业产教深度融合的基本路径与方法
 
基本观点:建筑业转型升级急需掌握新技术、新工艺,具有创新意识的技能人才,只有产教深度融合、全面对接,才能尽快培养出适应产业变化需要的实用人才。缺少实用人才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只能是一句空话。
 
大家要找到一种双赢路径:

1、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全面接轨
 
教育部将用两年时间,组织各行指委对2015年专业目录内748个专业、分行两批完成教学标准制定(修订);新一轮教学标准制定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要和相应行业的职业标准全面接轨。因此,必须由学校、行业、企业的人员共同参与;土木建筑类32个专业教学标准的制定必须分两批完成,第一批17个专业今年完成,第二批15个专业明年完成。
 
2、学校和企业联合建设实训基地
 
基本模式:学校企业在校内联合建设专业实训基地,校方提供场地、企业提供设备,训练老师由双方共同组成。
 
这个基地既时校内学生的实训基地,又是企业员工的培训基地。因此,实训基地的设备、工艺、材料等和企业的实际同步,甚至领先工程时间。目前,全国各学校相继建设了一批这样的实训基地。主要有:装配式建筑系统、电梯系统、消防系统、盾构施工系统等等
 
3、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实用人才
 
基本模式:针对产业转型升级对新型实用人才的需求,学校和企业联合开发培养方案,按订单的方式和现代学徒制的理念,共同培养企业急需的实用人才。
 
企业提前进入学校预定“准员工”,按照特定需要有针对培养,毕业后进入企业工作。目前较为成功的案例有:钢筋放样、装配式建筑工艺等。
 
4、学校和企业联合设立研发机构
 
基本模式:针对产业转型升级中提出来的实用关键技术,学校和企业联合设立研发机构,共同研究与开发技术方案,解决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技术问题。
 
研发机构的成果,不仅能及时解决工程实践中的技术问题,还能在第一时间融入到教学之中,教学和工作实践紧密结合。这需要学校有很好的条件。目前正在试行的有:绿色建筑技术、城市综合管廊技术、智能家居技术等。
 
5、学校和企业联合开发教学资源
 
基本模式:针对产业转型升级数字技术将全面融入生产过程、管理过程的实际,学校和企业联合开发以数字技术为主要载体的教学资源,使教学数字技术的融入和产业数字技术的融入同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以及与工程技术的温和程度。现在部分学校正在和相关企业联合开发教学资源,使数字技术全面融入教学。
 
显然,产教深度融合关键要找到企业和学校双赢、可持续的接合点,而产业的转型升级、数字技术的全面融入,正好提供可行的契机。希望全体老师和企业共同努力,把产教融合真正做出我们实用的、先进的,能够在未来五年内引领我们教育发展的产品出来,改革我们的教学模式。
 
主持人:感谢吴院长的精彩讲解,下面有请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土建施工类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建秘书长/中国职教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兼建筑专业研究会主任赵研先生对大家带来装配石建筑与BIM技术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的主题演讲。
 
赵研: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感谢广联达邀请我来参加这个分论坛。我想说的是把握教育应对调整“装配式建筑与BIM结合”养高职土建类专业人才。
 
一、国家的相关推动政策
 
2015年6月16日住建部发布:《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2016年2月6日)。我理解它有以下几个意思:1、发展新型建造方式;2、大力推广装配石建筑,减少建筑垃圾扬尘污染,缩短建造工期、提升工程质量;3、制定装配样式建筑设计、施工和验收规范;4、完善补品不见标准,时间建筑补品不见工程化生产;5、鼓励建筑企业装配式施工、现场装配。6、建设国家级装配石建筑生产基地;
 
《国务院办公室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中有三个内容与院校人才培养关联度极高:6、提供从业人员素质、7、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8、加快建筑业企业“走出去”。
 
二、我国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内涵
 
《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十三无”规划纲要》2016年54日发布,主要有神话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建筑业现代化等九大任务。
 
《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十三无”规划纲要》中有六方面很重要,这里不再赘述。
 
三、装配式建筑和BIM技术

BIM的目标是信息共享、支撑和关键,具体不再展开说。
 
装配式建筑是用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装配石建筑包括接口体系、维护体系部品部件、水暖点、装饰装修部品部件,设备和装修对于不同结构体系有共性,也有一定差异特征:设计标准化、生产工厂化、施工装配话、装修一体化、管理信息化。
 
我认为装配式建筑是一种回归,现在建材产量和构建加工技术进步、构建连接技术进步、吊装及运输水平提高、工地及环保要求日益提高,人工成本提高。
 
装配式建筑肯定带来变革,首先是生产及建造方式会有大的变化,其次人员构成(工地地点改变、转移到其他行业)也会有变化,再次施工现场环境也有大的变化。
 
装配式建筑的任务和挑战:标准化和多样性、单一结构与多种结构、建造成本、从业人员素质、应用领域拓展。
 
四、2015版高职专业目录和BIM和装配式建筑的接口
 
现在32个专业里面有四个和信息化装配式有关的专业,戏中包括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城市信息化管理、建筑工程技术(施工信息化方向)专业。
 
五、学校的机遇和挑战
 
主要是新要求、新内容、新内涵、新话题、新领域、新空间。
 
就信息化装配式而言,它就会有两种可能性,一种企业可能会设置新岗位,职业院校的专业都是瞄准者某一个主要岗位或者岗位群,如果企业设立新岗位我们就动了做新专业念头。还有一种可能,企业没有设新岗位,它可能对传统的岗位要注入新的知识和技能,我们就要对现有专业进行优化,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任务。
 
院校也应对挑战:(1)、对院校教育提出新要求;(2)、对专业建设提出新要求;(3)、对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
 
现在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生源水平不高,但是我们这个专业的技术含量日益提高,生源水平和培养目标之间就是我们的教学任务,我们用什么办法在三年内完成教学目的。肯定有一天岗位要求我们培养跨界人才的诉求,当这个诉求变成刚性要求的时候我们怎样应对。
 
六、对“装配式和BIM”结合的认识
 
(1)装配式建筑节点的复杂性需要BIM支撑,有人说BIM装配式是绝配,我认为说得很准确。
 
(2)、在虚拟环境下进行设计、预装配是提高效率、减少损失、保证质量的有效手段。
 
(3)、装配式与BIM的结合是BIM技能在土建施工及工程管理类专业“落地”的有效载体。
 
七、“装配式和BIM”如何进入院校
 
理论研究、软件开发、实际应用三者相互支撑、互相推动。
 
BIM不是万能的,BIM教学应当与已经有课程体系进行融合、拓展或优化。
 
BIM进入学校,从课程来说就是两类课,一类是应用课(专业应用、综合应用),一类平台课(概念、建模)。我们是否可以直接越过平台进入到应用,这都需要我们做判断。
 
对装配式而言,有三种情况:(1)、开设专业:探路者的行为。整体设计、针对性强;市场需求和容量需要认真判断;知识和技能是否足以支撑一个专业。(2)、开设专门化方向:相对稳妥的行为。突出特点、兼顾性好;需要协调好平台和专业。(3)、融入现有课程体系:必须的行为。任何一个开办建工专业的学校,对装配式无动于衷肯定是有问题的,关键是怎么融入专业体系?课程的名称还是叫原来的名称,只是教学内容有所变化。还有如何“吐故纳新”的问题。
 
以土建施工为例,会不会给我们专业提供新的空间。设计(深化设计、构造设计)、构建生产、建筑施工是相辅相成的,主要在施工岗位,构建生产岗位由哪个专业对接?装配式需要有相当大一部分人从事深化设计,这由谁去做?
 
装配式和BIM想进入学校,至少要有合格的教师、足够的教学辅助资源、教学平台、必要的信息化支持和相关的软件。
 
BIM对装配式的技术支撑,有四条需要考虑:1、建模是基础;2、虚拟拟设计与建造是切入点;2、精细化设计与施工是效益;4、信息化管理是根本。
 
学校的态度是进取(紧跟行业发展、关注技术更新)、合作(密切企业交流、掌握岗位变迁)、供应(抓好队伍建设、优化资源配置)、期盼。我的讲解完毕,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赵主任的精彩演讲,让我们更加明确装配式与BIM是一对绝配,装配式设计对土建会产生一系列的方案,人才培养方案对于装配式是一个新的课题,对教育来说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当然机遇更多。下面有请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城市建设与安全工程学院副院长武田艳女士带来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思路、新模式的主题演讲。
 
武田艳: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下午好,我是来自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的武田艳。从昨天下午到今天上午的主论坛,我们听到了一场场精彩的报告,我们都知道建筑业将进行一场大的变革,建筑业将进入网络化、数字化的新时代,往来的发展都取决于人,人从培养而来,所以未来的发展给我们高校也带来了新的挑战,这就是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基于BIM技术工程管理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实践。
 
1、建筑业转型背景
 
住建部在2016到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中提出的,无论是指导思想还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还是保障措施,都告诉我们建筑业要进行一个新业态话的发展。我们可以将纲要总结为一水平两能力三化。一水平主要提高建筑业的信息化水平,两能力就是我们未来建筑业要数据数据资源利用和信息服务的能力,数据及时集成的应用能力。三化就是我们手段,要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主要任务里面,不但有企业信息化的任务,还有行业监管和服务的任务,还有信息化标准的任务。对我们每个企业来说,从勘察设计到施工类、到工程总承包类企业,利用各种关键信息技术进行变革。
 
在大的时代背景下,作为一个专业如何应对。建筑业转型要发展,装配式发展是心的方向。上海技术法学作为应用性技术大学,如何与重点院校错位发展,这是我们的挑战。我们校长提出要进行本科水平、技术特长,这是我们学校的定位。我们专业任何进行我们人才培养目标的认定?
 
2、专业核心能力模块
 
我们要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确定我们的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我们的培养目标是具备职业工程师、注册工程师的实践能力。我们的定位是本科水平、技术特长、上手快、后劲足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在这样的培养目标定位下,我们根据BIM技术为基础,树立为我们的核心课程体系,进行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首先,我们以现代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能力知识课程相互对应,能力培养四个年贯通。通过能力模块为主导,通过只是加技能循序渐进实现人才培养的螺旋上升。
 
我们根据行业的需求,结合学生就业岗位树立了三大核心模块,施工管理了、工程造价类、工程招投标类。
 
确定我们的核心课程模块之后我们有六大原则:1、以三大核心模块课程中的知识领域、技术领域为核心培养范围;2、以掌握BIM技术的时间应用为何种培养目标;3、以虚拟方针信息化技术提供高校教学方式和模式;4、通过互联网技术来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使教学、考核、就业各个环节打通;3、通过案例时、项目是和人物史教学来组织教学内容;6、教学过程中不断追求高校、有趣味、可量化的教学方法。
 
3、如何进行BIM能力的一体化训练
 
我们依托工程管理化实验室,进行培养。在一体化训练中,我们前面讲了有三大核心内力,每三大核心能力都由相应课程组成。课程设计是基于一个工程N个课程,我们将一个项目整个建设项目的内容通过一体化的课程设计来完成,每一个课程设计都有与之对应的理论课程,是理论课程的有意补充,我们课程设计以工作中的任务为主线,按照实际任务来划分,实现核心能力的培养。
 
一、施工组织课程设计
 
不管是编制网络图还是资源曲线图,再到施工现场3D图,包括施工工艺的模拟。我们以往在进行施工组织教学的时候,特别是讲到进度计划的时候,往往纠结于六个时间参数的计算,花费了很多时间精力,以至于到最后学生连续最简单的双代号网络图都不会画。以往的二维平面图,学生很难理解施工现场到底是什么情况,到施工课程设计的,编制一个施工方案就是抄来抄去。有了BIM技术之后,我们通过BIM技术可以使进度计划更加立体化管理,可以实现更形象的进度计划。基于BIM进化计划的模型,也实现了资源和成本的共同计划。施工现场可视化,更加关注安全文明家施工施工,为智慧工地奠定基础。
 
二、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
 
我们通过军事推演在教师掌握施工现场管理业务全国过程。我们通过角色模拟,完成一个工程案例的施工现场全部业务流程。
 
三、工程估价课程设计
 
通过三维绘图我们可以高校建模。通过快速凉茶提升建模的准确性。
 
四、工程合同管理课程设计的
 
通过角色模拟,我们实现了从企业备案阶段到招标策划阶段,全过程任务驱动式教学,学生得到了时间应用技能的提高。
 
实训准备:从多媒体设备、视讯电脑、网络环境、物资、软件。
 
通过沙盘模拟和电子沙盘之间的互动,我们可以达到实际演练。
 
五、BIM5D综合管理实训-毕业设计
 
集成建模、施工组织、三位唱不、酸量、进度等,利用BIM技术开展施工阶段项目管理虚拟建造,通过这样一个综合毕业设计让学生能够掌握未来工作场景中的实际业务,并且能够通过毕业设计掌握BIM的项目管理能力。
 
六、仿真课程运用
 
通过仿真技术,可以给学生进行情景再现,能够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
 
七、BIM实践教学全过程示意
 
通过以上课程,我们将施工现场的情景尽可能的呈现在学生学生的过程中,让他们能够掌握最新的、最前沿的一些技术。
 
4、校企合作模式案例
 
我们和不同类型的企业建立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建立了基于BIM的信息化综合实训基地,搭建校企科研项目沟通互动平台,进行师资联合培养,进行校企合作课程,校企合作知道课程设计,校企合作指导毕业设计,共同展开一些信息化课题研究(老师也会承接一些最新有关BIM、装配式的课题研究),最后共同推进学生的就业。
 
5、学科竞赛
 

通过课程设计和课业设计,我们会组成优秀的学生组成团队,鼓励学生参加竞赛,我校学生参加了BIM毕业设计作品大赛、全国结构设计大赛等,也取得了一些优秀的成绩。通过竞赛我们涌现出了一些优秀的学生。我的分享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主持人:从学生培养的目的出发,同一系列手段和方式让学校的专业建设方方面面生根开发结果,给大家很多鲜活的启发。除了向上海应用大学等等一系列学校在行动之外建筑工程学校领域有很多热词都比较火爆,总结起来有两个:一个是BIM,一个是VR,这两者结合下来又给教学会带来什么奇妙的变化?下面有请绍兴文理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卢锡雷先生给大家带来BIM+V、AR技术在建筑工程教学中的探主题演讲。
 
卢锡雷:听了昨天和今天上午的分享,我震撼有这么多的新思想,为了我们这个行业能够更快的行业,我们这么多人在进步,在共同推进从软件技术、硬件技术、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同时我也很忐忑,这些年也有很多思考,外面发展得这么快,我们还能不能跟上。另外也有很多期盼,我觉得也是有很多要面临的挑战。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用最前沿的技术表达最丰富的内容-关于BIM与IR及教育批判》。这两项技术的变化一方面是激动人心,另一方面是忐忑不安。我使用批判这个词,希望能够跟大家有一些共鸣。
 
我个人30年3员经历,立足务需求实的视角,提出“依据数据支撑凭借表达推动-达到敏捷工程教育目标”的观点,从两大方面七个论题展开阐述,与大家分享,尽情大家批评指正。
 
所谓三员,我第一阶段是作了16年的技术员,在这个阶段做了四五十个项目,第二各阶段作了几家企业的管理员,经历了从技术人员转变为管理人员的变革的一些心路历程。到2014年开始做教练员,与大家一起从事教育事业,来到了绍兴文理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我的人生愿望是“丰富宽度、加强深度”
 
视角:漫步于务虚与求实间
 
观点:依据数据的支撑,凭借表达的支撑来达到敏捷工程教育的目标。
 
一、抬头务虚
 

1.1改变着建筑业BIM曲径:五个层次-操作技术、管理、产业、哲学。
 
1.1.1、我们认识BIN要从操作、技术、管理、(商业)产业、哲学五个方面。
 
从操作的层面,给细部描述整合提供技术手段;从技术方面,BIM形成完整的技术体系之后必然将极大提高产品形成的效率;从管理层面,它会形成新的管理思想、方法体系;从产业方面来说,会形成新兴推动工业化的信息产业链,这无可里面,而且已经在爆炸性增长;从哲学方面来说,BIM会演变成工程哲学本体论的研讨,实际我们是在重构工程语言。
 
1.1.2、BIM的改变有四大原因-认识、行业、管理、技能。
 
A、认识之突破:自然本体-[平面、单色、无声、静态]-恢复本体。
 
B、行业之特点:数据海量-全过程、多主体、大体谅与灰度信息-结构化与非结构化;
 
C、管理之需求;高度协同、强度进程、精准管控(自分工以来越来越迫切的是协同的集约,这是追求效率的诉求)、工程共同体复杂诉求;需要我们有共同的平台来支撑我们管理的达成,BIM是非常好的平台。
 
D、ICT之推动,信息通讯技术改变了整个社会,建筑行业毫不例外。
 
总之,BIM是回归自然“物质、能量、信息”三大主体之一的信息本质;BIM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新方法和工具;BIM远远还没有发挥其技术、管理应有的权利。
 
观点:VR是一场表达的革命
 
1.2径.知识(教育)传递的逻辑捷径:逼近视觉真实场景的仿真
 
失真有三个阶段,将实景实况转变为教材是第一阶段,将教材转变为教案是第二阶段,学生接受了老师给的信息以后,他要把这些散的不系统的信息重构出来一个虚景是第三阶段。经过三次失真,我们我们得到一个与实际相差很大的场景。
 
我们现在用越来越逼真的虚拟方针的手段来对实际实况进行描述,可以尽可能的减少信息的失真,从而提高我们知识传递的效率。
 
观点:互联网是人类生存方式的革命
 
1.3径:只是易获得环境下工程教学的变革路径:
 
知识易获得性体现:知道获取数量、知识获取准确、知识学习方式、知识获取空限、知识获取时限制、知识获取渠道。提升实践能力是我们学生获得比较优势的途径。
 
1.4径.弥补工程教育师资结构型缺陷的期待途径
 
工程教育师资结构型缺陷:缺少5年实践锻炼、知识结构高尖深、繁重教学任务、繁重科研任务、适应新困惑环境、最低工资阶段、最低职称阶段、购房装修房屋、恋爱结婚养育、男女师资比例。
 
我们这些新技术对以上缺陷能不能有弥补呢?我给予它很大的期望。
 
师资精力有限、精力有限、资源有限,想做改变,需要弥补实践不足、弥补教案呆板、弥补表达缺陷、弥补无趣无料。
 
二、埋头务实-埋头必须实:穿越远方之三足
 
观点:VR是场表达的革命:
 
2.1足-建设理论:敏捷高等工程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传承;教育的目标是3H3T;教育的出路是敏捷以达高效;
 
敏捷高等工程教育目标:1、成长:身体成长、心智成熟、知识增长;2、效率:校内高效、短时适应、长时适应。
 
敏捷高等工程教育价值:体现教育品质、增加教育的价值肯定师生的收获、增长社会的满意、实现管理的效率
 
2.2足:建设方法:流程牵引方法工具:(理论、内涵、分类、地位、作用、要素、史实、表达、L-M)。
 
推荐大家看一本书《流程牵引目标实现理论与方法》
 
2.3足:建设案例。
 
后面的就简单的过一下,供大家参考:(直接播放PPT,不再陈述)
 
主持人:感谢卢院长的讲演,下面有请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教育培训事业部副总经理王全杰先生为大家带来建筑业转型升级,隔住个专业教学应对策略的主题演讲。
 
王全杰:


1、建筑行业转型升级下的“新”
 
行业发展新动力给我们带来的机会: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生态环境建设,交通设施建设
 
2、新时期、新人才、新要求”
 
建筑行业的信息化(信息素养),主要是GIS、智能设备、3D打印、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智能化、物联网等。
 
管理人才:高素质企业家、职业经理人、建造师、造价师。
 
专业人才:关键岗位人才、技术骨干和一般技术人员组。
 
施工作业:技师、高级技师。
 
3、建筑新技术融入课程
 
(1)、把建筑行业BIM应用流程纳入教学应用,把大家都在用的思路和逻辑放到我们教学中来。
 
(2)、BIM专项应用技术训练:协同设计能力(建筑结构设计实训、机电深化设计实训)、建模及识图能建筑识图视讯力、建筑石工技术能力(建筑工程技术实训)、计量计价能力(计量计价实训)、施工组织设计能力(施工组织设计实训)。
 
(3)、BIM综合技能训练:招投标阶段管理能力(招投标综合实训)、施工阶段综合管理能力(BIM5D项目管理实训)。
 
(4)、广联达BIM系列实训课程解析:模拟类课程、综合类课程、实训图集等。
 
(5)、基于大数据的BIM造价管理课程
 
现在的造价软件是运计价平台,协作模式是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
 
(6)基于互联网的BIM招投标沙盘课程:企业备案阶段、招标策划阶段、资格预审阶段、招标阶段、投标阶段、开评标阶段、定标阶段。
 
(7)、BIM技术融入五大专业培养方案:建筑石工技术、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建筑项目信息化管理、土木工程。
 
(8)基于BIM的专业课程设计解析。(直接看图)
 
(9)虚拟技术为教学创造更多可能-创意、创新、创造。
 
VR技术和AR技术是表达技术方面的突破。VR是全虚拟的,AR将虚拟的信息应用到真实世界。(播放PPT)
 
(10)、VR实现施工现场学平法的梦想。
 
VR将知识融入现场情景,学生高效轻松学习。
 
(11)、虚拟设计平台,为学生插上创新双翼。
 
(12)、VR装饰设计极限挑战赛
 
3天培训2天比赛,以3(学生)+2(企业设计师)+1(老师)团队模式,19所院校6家族装饰公司,120名师生及装饰设计使参与。当代大学生还是非常有创造力的。
 
(13)、VR教学应用多种模式:多人学习、单人学习。
 
(14)、AR、VR输出的几种模式
 
平面3D查看、全景一步一景、浸入式3D体验、融入式3D体验。
 
(15)、AR技术融入装配样式施工教学
 
我们作了几个微型装配模型,让学生了解装配施工;AR展现施工细节。
 
(16)、虚实结合装配式教学:模型装配、过程模拟、VR装配、二维连接知识、实体工程。
 
(17)、仿真、AR、WR可视教学、软件+实体解决装配式施工视讯。
 
装配式信息整体解决方案:装配式建模设计、装配式进度管理、装配式场地布置、装配式施工管理、装配式预算造价。
 
4、产教融合加快新技术人才培养
 
把企业搬进校园,打造真实工作环境;行业技术人员同教师一同工作,提升师资专业技能;为学生提供真实工作情景,进行技能实习,完全对接岗位技能。
 
设立测试订单班,针对企业岗位的用人需求,开发教学课程,由企业与院校共同承担,教学任务;相当于提前进行岗位培训;企业负责毕业生的分配。
 
校企联合办学,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基础课程院校负责,专业实训课程企业负责,双方共同招生,共享收益。
 
左手是产业,右手是教育,校企合作共创教育新生态。我今天的分享结束,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王总的演讲。,接下来我们有一个小小的环节,是我们校企合作签约的时间,校企合作不只是一个口号,更多需要行动,今天将见证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校、重庆交通职业学院与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下面有三位学校及广联达公司的代表上台。
 
主持人:
让我们共同见证三所院校与广联达公司签署校企合作协议。此次三所院校签署的协议,广联达公司将三所院校在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师资培训、人才就业等方面展开合作,也标志着校企合作即将迈入新的台阶。
 
请各位领导到台前合影留念。
 
今天论坛的主要环节在专家讲座方面已经接近了尾声,最后我们还有一个环节,就是研讨环节,下面有请政、企、校方面的大咖上台进行研讨。
 
(各位大咖上台)
 
主持人:既然说到新时期人才培养的变化,需求的变化,我们先来看看企业的意见,看看建筑企业需要什么人才,与以往的人才需求有什么不同。
 
冯大阔:从企业方面来说,对于学生培养还是有一定需求的,所以现在我们中国人是不少,但是人才还是紧缺的。从企业方面来说,我们刚才也听了几位高校老师对BIM方面培养的模式和经验。
 
从企业方面来说最紧缺应用型人才或技能型人才。扩展一下,综合性、创新性、责任心方面人才。对于本科的教育,好多都是理论的教育,到企业还真用不了太多的知识。企业不关注你有多广泛的知识而是关注你在哪方面有一技之长。所以现在很多高校毕业的学生到企业还需要培养一两年才能用。所以高校和企业的需求方面还是有一些脱节,企业培养了一两年之后有一技之长之后人又走了,我们相当于给其他企业培养人才了。高校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还是非常有必要的,高校的老师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正在往这方面发展。学校培养的时候也应当转中专业能力培养上,这正有利于学生的就业。
 
关于技能型的人才,企业现在需要的还是有一技之长的。我们现在最想招的就是高职和大专院校的学生,你有一技之长现在高校生、研究生有一技之长的很少,都需要培养一段时间。如果公司要发展,综合型的人才是必须的。创新型人才是对于企业研发来说,企业也需要一定的创新。原来以为责任心不是问题,现在毕业的学生责任心方面还是有所欠缺,有些事情他不是干不好而是不相干,用心程度不够。
 
学校还应该花更多时间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上,这有利于学生的就业。
 
主持人:冯总提出了企业需要的是应用性、技能型、综合型的人才,学校方应当更多时间花在学生专业能力培养上。下面由赵研先生发表意见。
 
赵研:


1、学校需要紧跟行业发展和企业需求,学校的产品就是学生,学校能够在社会上立足最大的资源也是学生。其实用人单位就是学校的甲方,我们只有我们服务的意识和理念,能够超前的感悟到用人单位的需求,我们才能及时提供合格的产品。
 
2、我们要找准定位,土建类专业是一个很大的专业群,不同背景的学校都有自己的立足的道理。今天下午报告里面也说过,我相信随着我们国家建筑业的转型发展,可能也对土建类高职的办学点存在大浪淘沙的态势。在大的定位一样的情况下,我们还要发挥自身的特色。
 
3、我们要耕好自己的田,每个学校有固有的人才市场,我们要把原有的市场占据住再考虑拓展。
 
4、办专业、学校需要内涵建设,内涵建设大到院校体制、专业架构,小到师资队伍建设。这些年我也是信息化切入教学的参与者,广联达是做市场的公司,但是他们还切入教育,这是很好的境界。学校的老师、领导也要关心技术的发展,我们可能也会成为广联达这样的公司的甲方,借助他们的力量培养出好的人才,为行业服务、为企业服务,也为自身发展作贡献。
 
主持人:赵主任明确提出面对企业需求的变化,学校应当找准定位进行改革。吴院长在一线耕耘多年,面对刚才的观点您有什么体会?
 
吴再生:
关于如何提升学生的培养质量,这是一个长期以来大家都关注一个课题,特别是当下。内涵发展它的核心是把学生的人才培养质量如何提升,这不仅是职业院校自身的事,也需要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的参与。
 
我是职业院校分管教育的副校长,职业教育的质量就是能不能满足我们企业对学生的需求。大家都知道职业教育是跨界教育,更多是行业要参与进来,最主要提高和保障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现在人才知识、能力的结构还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这是我们职业院校的课题也是我们的责任。不管是从师资队伍、实训条件的改善等,都要把企业的元素融入到我们培养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我们培养的学生从知识、能力、素养方面满足企业的需要。我们希望与企业合作,采取多渠道、多模式共同来培养人才。
 
主持人:吴院长表达了愿意与企业积极对接共同培养人才的意愿。作为广联达公司,王总可以谈谈怎样更好的融入进来助力院校。
 
王金杰:

1、前两天造价咨询公司几个老总就跟我们说了,我们到学校里面找不到人,造价咨询的活又累,干不了几天就跑了,他们就想着我们能不能选择一些学校的学生培养。学校非常渴望企业的专家能够和老师一起来开发能够符合现在需求的教材,这个教材教出来的人是针对企业的需求来定义的。
 
2、我们缺少这样一个平台,我们拉上10个企业、5个学校来建立一个平台,对学生、企业都有好处。今天晚上,咨询公司和各地的院校大家一起用餐,大家要把握住这个机会。
 
3、学校很想让学生到企业里面做事情,企业也有一些项目需要学生和老师参与,但是缺少一个对接的平台,让企业和学校能够互动起来。
 
4、我们也希望企业能够和学校的专家老师一起基于新的技术来开发教学的课程,我现在马上要做一个装配式等平台的课程,希望有企业的领导和各个学校一起参与进来。